足协前段时间开了例会,除了宣布升级版降薪政策外,还强调职业球队必须全部更改中性名。早在2017年就已推出改名计划,而2021年是更改的大限,不改名就无法获得准入联赛资格。广州恒大队率先打了个样,初步确定更名“广州足球俱乐部”,球队名就叫“广州队”。据悉已经提交足协审核,还在等待主管部门审批。
其实在广州市足协接手球队之前,广州恒大就叫广州队,此番更名有些返祖归宗的味道。不过有些球迷就不认同,恒大新队名有广州老大之意,这让同城球队富力情何以堪。总之,球队改名这事就是个烫手山芋,怎么处理似乎都会惹怒众人。
1.改名为了摆脱企业束缚
首先我们要搞清楚,为什么足协强力要求更改队名。按照足协的指导意见,俱乐部名称应当为“地域名+俱乐部名+足球俱乐部+有限责任公司(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)”的形式,简称采用全称中的“地域名+俱乐部名”。并且还明文规定,球队名称不得出现俱乐部股东企业的标识。明面上讲,中性化改名是为了让中国足球与国际接轨。实际上这是为了摆脱企业束缚,鞭策球队走上自负盈亏道路。
自打中国足球实现职业化,球队名称一直传承“地域+投资商”的格式。只要投资商发生改变,球队名称也随之变动。就说中超顶级大咖广州恒大,之前还起过广州太阳神、广州吉利和广州广药等名。职业球队需要资金支撑,而企业则是最有力的后盾,所以“地域+投资商”的起名方式无可厚非。不过由于长期依赖企业赞助,球队实际发展逐渐走向极端。只要企业撤出投资,俱乐部几乎就地解散,这也是近年来多支俱乐部消失的直接原因。
职业球队启用中性化名称后,更有利于加强地区归属感。即便投资商撤资,其他企业也更容易接手,不会存在“为他人打工”的尴尬。相当于给职业球队多规划了一条“生路”,算是一项福利政策。
2.“一刀切”伤及足球文化
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,改名还是引起了不小争议。比如闯了红线的河南建业,按照规则新队名必须删除“建业”二字。可自打1994年中国足球实现职业化后,河南建业就从未改名易主,堪称职业足坛的活化石。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,“建业”已经不单是企业名,更是河南足球文化传承的符号。如今要撕掉河南足球的名片,这让河南球迷怎可接受。
触碰红线改名也就罢了,最关键“一刀切”政策还将影响非企业名的俱乐部,让它们丢失积淀多年的足球文化。国安俱乐部已经上书足协,从历史背景等多方面,力保“国安”二字不改。其实北京国安发展至今,“国安”二字早已与股东中赫集团没有英超直播商业关联。还有上海球迷也在誓死捍卫“申花”二字,不过绿地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并未启用申花命名,理论上讲是安全的。